CNEN

二十五年专注皮革

共创 • 共赢 • 共享

公司新闻

View more

行业动态

View more

传统制革工艺的传承与发展

       夹板、锥子、锤子、铲刀、娘娘脚、牛角刀刮、工具包、皮手套,这8样东西组成了束河皮匠的制皮工具。张绍李说,就这几样工具在当时就能做出皮鞋、皮马靴、皮马铃、皮口袋、皮箱、皮腰带包、皮马甲等皮制品。
 “手艺高超的束河皮匠,能根据客人的特点将皮制品进行修改,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”,束河茶马古道博物馆馆长白志远说。一双鞋和一件衣服由许多片件组成,束河皮匠的皮子的剪裁普遍使用模版技术,这些模版则承载着经过几代皮匠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。
       脱毛、揉皮、晒皮、踩皮、画样、剪裁、缝制、钉缀,束河皮匠传统的制皮工艺因不同皮具的制作而有所不同,每一张皮子从一入手到制成商品皮匠们都亲力亲为。
 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传统的手工艺人的生存遇到了困境。“为了生活,不得不偷偷地做皮子。”李金凤说起那些年的记忆,感慨良多。那时整个制革工艺基本在晚上,夜里等没人的时候到青龙河洗皮,本来皮子得在太阳下晒,但当时就只能在屋子里烧柴用烟熏,价格不会很好,但总比不做日子要好过些。在艰难的岁月里,李金凤也没有丢开手艺,从皮子到皮革,练就了他一身精湛的皮匠手艺。
  如今,成本高、做皮革太苦、许多年轻人不愿意学这些制革的传统技术,在这样的环境下老皮匠的全套传统技艺很难得到传承,他们要不早已抛弃了这门成本昂贵的技艺,或者敌不过岁月放下了锥子。74岁的老皮匠李金凤,已经很少亲手做皮革了。
  现在束河也没有几个人会传统的制革方法,从一张皮子开始加工直至成皮制品至少要一个月的时间。张绍李说,几年前还能做皮子的时候,偶尔自己做几样东西,也就是做给家人和朋友做个纪念。传统的制革工艺时间长、程序多、成本高,已经慢慢地被快速发展的商品经济所淘汰。
  据史料记载,清中期,束河引进了米浆硝制法加工裘皮。清末民初,一批生产规模较大的皮革作坊相继开业,束河皮匠开始大量生产皮袍、皮袄、领挂、皮绳、皮口袋、圆口皮鞋、藏族高筒鞋、藏式腰带、钱包等各类皮具,上世纪80年代还有人花300元来定制皮鞋,说是质量好、皮子好,穿着舒服。而现在束河老皮匠的店铺已经很难见到,李金凤家位于大研古城五一街的束河皮草店是为数不多的几个。

上一篇:牛二层皮的透气性

下一篇:劳保鞋皮革——劳保鞋的标准